刘培军海口画展:神形兼备海南特色的中国人物画
(0/0)
5秒

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

图为刘培军(右一)将画作赠予海南省博物馆(左一为海南省博物馆代表) 。 刘洋 摄

  “正大气象——刘培军中国画展”10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。此次展览共展出了画家刘培军近十年时间,在海南、云南、贵州、山西、陕西、河南、甘肃、西藏、山东、湖南等地写生和艺术创作的80余幅人物画作品。

  这是刘培军继在法国、日本、香港和北京、天津、等国家和地区多次举办画展后,首次在海南举办的一个画展。此次展览作品,画幅大者有近三米长宽,小幅及至四尺斗方不等。大部分作品为海南题材,且每一幅画都有一个故事。如入选全国12届美展的作品《血色青春——共和国记忆》,表现的是红色娘子军历经的艰难岁月;获海南省首届艺术大展金奖的《鸭过无声》,展现的是苗族村落留守老人及孩子的真实生活状态。此外,还有黎寨妇女主任、女民兵队长和南国少女等,为了这些人物创作,他几乎踏遍了海南的青山绿水,黎村苗寨。

  海南建省办特区时,刘培军作为第一代闯海人来到海南岛。刘培军说,他对海南的题材有着特殊的情结,比如红色娘子军。给他印象最深的是,这些阿婆、老战士,她们身上有着军人的刚毅,皱纹像刀刻一般镶在她们的脸上,每一个线条、每一块都是不平凡的一个故事。“在创作《血色青春———共和国记忆》时,我多次深入琼海拜访娘子军老战士,她们独有的青春气质非常感人。我力图在中国画的表现里面,不再采用传统国画惯用的‘擦点染’,而是以线描的形式,结合水墨,把这幅画完成,构图上整体像山的形状来表现革命历史重大题材。”

  出生于山东的刘培军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,师从刘文西教授,得到刘老“重造型,严生活”的耳提面命。在近几十年中,他游历全国十多个省,在少数民族人物题材创作方面精研。他的作品既根植于生活,同时也力矫新旧文人画重笔轻像、重神轻形的弊端,在以精准线条进行人物造型方面格外用心,他的多幅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群像形神兼备,这在中国画人物画方面是难得一见的功力。如藏族题材的《格桑花》群像、海南黎族题材的《黎家小调》等。

  在海南深入生活多年,刘培军说相较于内地少数民族,海南黎苗族有南方灵秀,很美,同时也杂糅了北方人的气质。他在创作了大量黎苗题材之后,下一个创作题材是海南历史人物,如宋庆龄、冼夫人、黄道婆、苏东坡、丘浚、海瑞和冯白驹等,他想让这些人物在自己的笔下复活,更想让自己的画笔为海南本土文化增添一道风景。

  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陈茂叶说,海南美术界正在打造地域题材创作方面下功夫,中国画人物画原本是海南国画界的弱项,刘老师学院派严谨的创作以及他的传承教学,给海南地域题材的创作带来新风。

  刘培军原籍山东,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专业画家、海南省琼台画院院长。其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美展参展并获大奖,出版有《中国画名家作品集———刘培军水墨人物》等多个作品集。 (记者 关向东 张茜翼)